QQ客服
800062360
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!
北京、上海、重慶、山東、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
咨詢熱線:010-52401596
國資國企動態(tài)
2016-04-07
導讀:一邊趴在A股市場持續(xù)融資,一邊每年從政府手中獲得大量的補助,“僵尸企業(yè)”目前不僅制造過剩產能,也占用信貸資源、給資本市場累計了不少風險。
近日,官媒《經濟參考報》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痛批,指出A股已經有265家上市公司淪為了資本市場上的“僵尸企業(yè)”,其負債率高企,存貨金額不斷上升,擠占了大量金融資源的同時也給金融系統(tǒng)帶來了風險。
據統(tǒng)計,從負債水平來看,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,上述265家上市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達到了68.65%。然而這些企業(yè)依舊靠舉債維持生存,連續(xù)多年通過政府補貼、保殼等種種手段“賴在”A股市場不走,持續(xù)享受融資便利。自2012年以來,上述265家上市公司中,有133家進行了增發(fā)募資,合計募集資金達到3281.35億元,獲得政府補貼426.52億元。
“僵尸企業(yè)”背后也隱藏了銀行不良貸款率快速攀升的隱患。中國銀監(jiān)會數據顯示,2015年四季度末,我國商業(yè)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44億元,較2014年底大增51.2%;商業(yè)銀行不良貸款率1.67%,較2014年底上升0.42個百分點。
然而,在資本市場進行了大量的“抽血”之后,部分上市公司的效益并沒有好轉,甚至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。以首鋼股份為例,2014年,首鋼股份合計募集資金99.65億元,但從凈利潤指標來看,2014年,首鋼股份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64萬元,2015年前三季度,則虧損了5.67億元。
近日,隨著2015年年報披露高峰期的來臨,眾多面臨退市風險的公司正在絞盡腦汁的進行“保殼大戰(zhàn)”。公開資料顯示,為了避免被退市的命運,目前A股多家ST類公司正在籌劃資產重組。其中,一些瀕臨退市的公司已收到了大額政府補助資金。
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稱,A股“僵尸”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鋼鐵、煤炭、水泥等重資產行業(yè),連年虧損且面臨去庫存壓力,維持其正常運行需要很大的現金流,能夠存活至今主要依靠政府之手托住。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則認為,政府之手不退出,“僵尸上市公司”就不能高效退市,這無疑是在誤導投資者,慫恿投機賭博,扭曲股價信號,污染A股市場,并使得股票市場扭曲資源配置功能。
什么是僵尸企業(yè)?
什么是“僵尸企業(yè)”?按照牛津大辭典的解釋,zombie這個單詞來源于西非剛果的方言,意思是“被某種巫術復活的尸體”。簡單來說,“僵尸企業(yè)”就是那些早就該關門,但卻因為某些原因活下來的企業(yè)。
這類企業(yè)的典型特征是效率低下,有些甚至已經到了即使賣掉全部家當也還不起債的地步。但是,在政府或者銀行這些“巫師”的幫助下,這些本該死掉的企業(yè)反而活了下來。
A股市場上這類“僵尸企業(yè)”并不少見。專家給出的量化指標是,“那些扣除非經常損益后每股收益(下稱”扣非后每股收益“)連續(xù)3年為負數的上市公司可以稱為標準的”僵尸企業(yè)“。這類上市公司長期微利、虧損,但是運用各種手段逃避退市 ,占據著寶貴的上市資源。
中國哪里的僵尸企業(yè)最多?
“經濟大省的‘僵尸企業(yè)’數量應該是最多的,尤其是表現在規(guī)模以上企業(yè)的數量上。”工信部相關人士接受采訪時稱,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數量與經濟發(fā)展水平有一定關系,絕大多數“僵尸企業(yè)”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,近年來經濟發(fā)展越好的地方,去產能的問題可能就越突出。
傳統(tǒng)工業(yè)制造行業(yè)、商貿服務業(yè)是國有企業(yè)改革的先行行業(yè),因而“僵尸企業(yè)”相對較多;廣東、天津、江蘇、上海等發(fā)達地區(qū)“僵尸企業(yè)”遺留較多,是因為這些行業(yè)和地區(qū)是國有企業(yè)改革的“先行者”,但由于當時政策不配套、改制不規(guī)范等因素,導致出現較多“僵尸企業(yè)”。
中西部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“僵尸企業(yè)”數量相對較少。比如,據甘肅省官方初步統(tǒng)計,目前該省有113戶特困工業(yè)企業(yè),負債共計1569億元,資產負債率達76.4%。而青海省召開的相關會議顯示,該省省屬國有企業(yè)目前有17戶困難企業(yè)面臨扭虧脫困的發(fā)展難題。
但數量跟比例都不足以說明清理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任務輕重。
受訪的多位專家表示,廣東、江蘇、北京、上海、重慶等省市,工業(yè)基礎好,轉型升級快,壓力并不大。真正包袱較重的還是那些老工業(yè)、資源型省份,比如東北三省、河北、內蒙古、山西,等等。
哪里的僵尸企業(yè)最難啃?
“大僵尸”突出表現在上市公司中。數據顯示,滬深兩市近300家“僵尸企業(yè)”,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0%。這些“僵尸”上市公司中,包括近200家以鋼鐵、有色、造紙、紡織、船舶、石化、機械、水泥、煤炭等為代表的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公司。
這些“大僵尸”所處的行業(yè)、地域,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該行業(yè)、該地域大戰(zhàn)“僵尸”的成敗。
鋼鐵業(yè)首當其沖。近300家產能過剩上市公司中,包括山東鋼鐵、杭鋼股份、華菱鋼鐵等11家鋼企。
中國聯合鋼鐵網樣本數據顯示,從2015年7月初到2015年12月底,僅包鋼股份、凌鋼股份、重慶鋼鐵、撫順特鋼等8家鋼鐵上市公司,合計獲得各類政府補貼、補助及貼息總計29.2億。這些鋼鐵企業(yè)活下來,靠的是政府輸血。動輒幾萬幾十萬人的企業(yè),大小子公司數以百計,一旦口糧斷供,偌大的“僵尸”倒下,其影響不言而喻。
煤炭業(yè)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。煤炭上市公司中,雖比鋼鐵企業(yè)總體底子要厚,但“僵尸化”趨勢加重。近日,陜西煤業(yè)、云煤能源、大同煤業(yè)和中煤能源相繼發(fā)布年報,2015年四家企業(yè)加起來預計凈虧80億元左右,只好紛紛變賣產業(yè),斷臂求生。
此外,福建水泥等水泥股、中國鋁業(yè)等有色股;岳陽林紙等造紙股、云維股份等石化股;中國船舶等船舶股,這些過剩行業(yè)里的A股“大僵尸”,都面臨著“動一發(fā)牽全身”的處置難題。
一顆老鼠屎怎么壞了一鍋粥?
(1)實際經營中,企業(yè)并不會經常改變價格,而是會根據市場價格變化來調整產量。為了靈活應對價格變化,企業(yè)就會預留出多余的生產能力。
但是,有些多余產能并不是因經營需要而出現的,這部分多余產能就成了過剩產能。
一般而言,行業(yè)的產能水平總是要與市場需求相匹配。正常情況下,首先被淘汰掉的產能就是那些落后產能,對應的企業(yè)自然就會倒閉。隨著落后企業(yè)不斷倒閉,行業(yè)產能會逐漸減少,直到行業(yè)產能與市場需求再次匹配為止。
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去產能過剩。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存在會打斷去產能過程。在市場需求減少時,這些效率較低的企業(yè)卻沒有被淘汰。本該減少的產能卻沒有減少,自然就成為了多余產能。
不僅如此,還有研究表明,“僵尸企業(yè)”比正常企業(yè)更愿意增加員工數量,個別“僵尸企業(yè)”甚至還不斷增加投資,而且投資效率普遍較低。這會導致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。
產能過剩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會壓低產品的市場價格。持續(xù)嚴重的產能過剩,就會導致產品價格不斷下降。生產率不提高的情況下,成本很難降低,此時價格下降就意味著利潤被擠壓。這種情況下,產能過剩導致的競爭就變成了“剩者為王”——活下來就是勝利。
(2)“僵尸企業(yè)”和差學生一樣,直接拉低了整個行業(yè)的效率水平。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典型特征是“效率低下,有些甚至已經到了即使賣掉全部家當也還不起債的地步”。
但是,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危害可不止如此。就好像差生在上課的時候并沒有睡覺,而是在不停地講小話、嗑瓜子、甚至打鬧嬉戲,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老師上課的心情和效率,好學生想好好聽課也難。
照這樣下去,好學生想學也學不好,全班的學習成績都會受到影響。
從這個角度看,差學生對班級的危害就不再是“拉低了平均分”這么簡單,生氣的班主任會說:“真是一顆老鼠屎,壞了一鍋粥”。
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在解釋經濟發(fā)展時,創(chuàng)造了一個概念,叫做“創(chuàng)造性毀滅”。在他看來,經濟發(fā)展靠的是不斷創(chuàng)新。但是,這種創(chuàng)新是有代價的。隨著新技術的推廣,舊的技術和生產體系都要被淘汰掉。
如果始終存在“僵尸企業(yè)”呢?即使它們已經資不抵債,但仍然不會被淘汰出局。舊的不去,新的何來?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存在制約了新興企業(yè)的崛起。
(3)終極危害:劣勝優(yōu)汰
在研究日本制造業(yè)和建筑業(yè)時,發(fā)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:1996-1997年間,相比于活下來的企業(yè),選擇退出的企業(yè)反而生產率更高一些。不僅如此,那些新進入的企業(yè)在生產率方面竟然比現有的企業(yè)要低!這完全違背了“優(yōu)勝劣汰”的法則。
其實,要解釋這個現象并不困難。
可以想象,如果班級里的差生過于囂張,不僅自己不學習,上課搗亂,還結成了學校里的“黑社會”,專門欺負好學生,那么好學生就會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,選擇調班或者轉校。于是,就出現了差學生沒有被開除,反而把好學生擠走的情況。
“僵尸企業(yè)”之所以能夠擠垮好的企業(yè),是因為它們更能承受虧損。在最寒冷的經濟冬天,可能會出現全行業(yè)虧損。好的企業(yè)經此磨難,可能會選擇壯士斷腕。“僵尸企業(yè)”可不管這些,它們通過源源不斷的銀行貸款,獲得了巨大的耐虧損能力。
好企業(yè)不斷退出,就意味著銀行的優(yōu)質客戶逐漸減少。這樣,銀行就只能把更多的錢投向“僵尸企業(yè)”。
惡性循環(huán)就是這樣形成的:“僵尸企業(yè)”拿到錢——好的企業(yè)被淘汰——銀行沒有好的項目——“僵尸企業(yè)”拿到更多的錢。最終,“僵尸企業(yè)”大行其道,銀行反而成為了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附庸,銀行成了僵尸銀行。整個經濟一蹶不振,陷入長期衰退。
一開始,是一顆老鼠屎。如果我們不加注意,姑息縱容,等到一夜醒來,你會發(fā)現鍋里變成了熱氣騰騰的一鍋老鼠屎。
誰不想讓僵尸企業(yè)死掉? (1)首先是銀行。 第一個問題是,在放貸前,銀行知道這些企業(yè)的經營狀況嗎? 關于企業(yè)的真實情況,銀行有完善的企業(yè)征信記錄,他們對每一家企業(yè)的經營狀況、財務狀況都很清楚。所以,應該說大部分情況下他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 從賬面上來看,這些企業(yè)確實出了問題,有的盈利下滑的很明顯,還有的甚至已經資不抵債了。給這樣的企業(yè)的繼續(xù)放貸,不怕收不回來嗎?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,首先你得知道,銀行給企業(yè)的貸款是企業(yè)的負債,但同時也是銀行的資產。假如銀行給一家企業(yè)發(fā)了一筆貸款,一旦這家企業(yè)出了問題,那就意味著這家企業(yè)的還款能力出了問題,之前給這家企業(yè)的貸款就要被當成不良貸款。 按照規(guī)定,每一筆不良貸款都需要銀行拿出一部分錢作為風險準備金,而且這筆錢只能從銀行自己的腰包里出。這樣一來,銀行的自有資本就會減少,資本充足率就會下降。有時候,一筆嚴重的不良貸款就有可能把銀行整個季度利潤給吞掉。再大一些的不良貸款,搞不好直接就把銀行拖垮了。 所以銀行很怕不良貸款。在企業(yè)剛遇到困難的時候,銀行可能會更愿意給企業(yè)提供一筆資金,指望輸了血,企業(yè)就能痊愈,或者,至少能保住命。 根據銀監(jiān)會的規(guī)定,銀行貸款可以分為五類:正常、關注、次級、可疑和損失。一般來說,只要企業(yè)能正常還本付息,這筆貸款就算是正常貸款。如果企業(yè)出現財務波動,銀行會把它列為關注類,但還不算不良貸款。 所以,所謂的巫術,不過是銀行看到企業(yè)到了懸崖邊上,伸手“拉兄弟一把”。幫兄弟也就是幫自己,要是銀行真的放任不管,最終可能會和企業(yè)同歸于盡。 但無論怎么說,該有的損失遲早要有啊。這么滾雪球式的放貸,是不是把損失越做越大了? 其實,在某些情況下,這個雪球已經滾得很大了。對于某些銀行的地區(qū)分行來說,那些地區(qū)性大企業(yè)一旦垮掉,就會連累整個分行。 就好比你摔個跟頭比較疼,但要是從10樓摔下去就不是疼不疼的問題了。所以,只能是先扛著,等待出現其他的轉機。 (2)地方政府 WIND的數據顯示,2012-2014年,276家上市企業(yè)中獲得政府補助合計高達362億元。據媒體報道,某地方國企所在的當地政府,直接問虧損了多少?今年虧19個億,給你20個億。還有一些地方則逐月補貼,一家地方國企,“一個月地方政府補貼一個多億。” 一些地方官員仍然對以“放手”為重要特征的國企改革感到不適應。 某煤炭集團一位高管介紹,前些年煤炭效益好時,省里從集團拿走十幾個億用于公路建設,現在煤炭行業(yè)不景氣,只能靠向省里借錢發(fā)工資?梢姼母锿屏撕芏嗄辏械膰蠓炊c政府綁得更緊了。 破產了,對就業(yè)和社會穩(wěn)定也是一大影響。 一家處于產能過剩、競爭慘烈、優(yōu)勝劣汰的央企的員工曾這樣說,停不停產是一個很事關重大的問題,自己所在的公司一旦全部停產,直接影響的人群將達10萬。 “除我們公司之外,業(yè)務相關的幾個下游企業(yè)以及為我們供電和供氣的企業(yè)都會受影響,這些企業(yè)的員工及其家屬估計在10萬人左右。這還不包括間接做生意的。”王明說,“10萬人生活沒有著落,這可是個大事。”
如何才能清除僵尸企業(yè)?
銀行的責任
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銀行用何種方法掩蓋了不良貸款,解決銀行輸血的問題。銀行的每一筆貸款都是銀行的資產,這些資產的價值決定了銀行的貸款是否合理。
如果銀行要給“僵尸企業(yè)”持續(xù)提供貸款,那就要讓這些貸款對應的投資項目看起來不錯,比較典型的做法是高估抵押品的價值和項目未來的盈利水平,并配合使用較低的折現率。同時,銀行還會故意忽略企業(yè)經營中已經出現的風險,如拖欠的經營賬款等。這種現象普遍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。
因此,要是想讓銀行不再為“僵尸企業(yè)”輸血,就要讓不良貸款顯性化,也就是對不良貸款的價值進行重估。
日本當年采取的重估方法是現金流貼現方法。簡單來說,就是把一個項目在未來時期內可能產生的所有收益,根據一定的比率,折算成當前的價值,這個比率叫做折舊率。折舊率是用現金流貼現方法進行資產重估的關鍵因素,折舊率越低,收益的現值就越高。
銀行之所以愿意幫助”僵尸企業(yè)”,主要是為了避免因不良貸款出現損失。因此,要消除銀行支持”僵尸企業(yè)”的動機,就要消除銀行對不良貸款的擔憂。應對不良貸款主要有兩種思路,一是銀行靠盈利逐漸化解不良貸款,二是銀行把不良貸款賣給其他人。第一種思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,往往難以實行。
實踐中,主要選擇第二種方法,即銀行把不良資產賣給第三方,由第三方負責處理不良資產。面對“僵尸企業(yè)”帶來的不良資產,日本當年采取的就是這種做法,直接把不良資產賣出去。但是,賣出去的價格肯定不會跟之前放出去的貸款金額相等。
企業(yè)斷腕自救
2001年日本“僵尸企業(yè)”占比為30%,到了2004年已經下降到不足10%。但是,讓他們驚訝的是,只有少數“僵尸企業(yè)”走向了倒閉,多數的“僵尸企業(yè)”反而恢復了正常狀態(tài)。
為什么會這樣呢?
企業(yè)自救主要指實質性的企業(yè)重組。在日本,企業(yè)重組有三大法寶:裁員、賣廠、減分紅。其中,裁員就是減少員工人數,賣廠就是出售固定資產,減分紅就是減少高層管理人員的分紅。事實表明,減少員工人數和出售固定資產確實有助于企業(yè)恢復正常。
裁員和賣廠確實有助于企業(yè)恢復正常,研究還發(fā)現,提高勞動生產率并不會顯著增加企業(yè)恢復正常的機會。因此,總的來說,減少成本比鼓勵創(chuàng)新更有助于“僵尸企業(yè)”恢復正常。但是,減少高層管理人員的分紅對“僵尸企業(yè)”的恢復卻有負面影響。這一結果在意料之外,卻在情理之中。
同時,不能低估宏觀經濟環(huán)境好轉對“僵尸企業(yè)”恢復正常的影響。
2002-2004年間,日本“僵尸企業(yè)”大量減少,這段時間正值全球經濟環(huán)境回暖,外部環(huán)境好轉對”僵尸企業(yè)”的恢復有著重要的積極影響。由此看來,日本“僵尸企業(yè)”恢復正常的過程,實是拜天時、地利以及人和之所賜。
解決“僵尸企業(yè)”問題要靠銀行、企業(yè)、政府三方通力合作。明確了銀行和企業(yè)要做的事,最后說一下政府的角色,簡言之就是兩點:注資和監(jiān)管。
所謂注資,就是在銀行剝離不良資產之后,政府為這些銀行注入一定規(guī)模的資本金。
政府給銀行注資主要有兩層用意,一是避免損失過大造成大范圍的銀行倒閉,從而導致整個銀行體系出現問題。二是避免銀行因為資本金減少而收縮貸款,進而引發(fā)信貸萎縮。
政府補貼能救”僵尸企業(yè)”嗎?
政府注資不能簡單理解為在替別人的錯誤買單。很多情況下,政府為應對危機花費的資金并沒有那么多,在有些項目上政府的注資甚至是賺錢的。根據測算,1998-2004年間日本政府用于應對衰退所付出的成本大約為11.5萬億日元,約為2008年日本GDP的2.32%。
但是,政府注資也會引發(fā)新的問題。其一,政府注資有可能帶來道德風險。其二,可能催生一批僵尸銀行。當這些銀行完全靠著政府才能活著,政府又不敢讓他們倒閉的時候,僵尸企業(yè)問題就進化成了僵尸銀行問題。
因此,為了配合注資,政府還要同時加強金融監(jiān)管,減少注資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。在合理的監(jiān)管體系下,銀行給僵尸銀行提供貸款的動機會減弱,甚至還會選擇主動坦白,暴露不良貸款。
但上述機制只是得到了理論上的論證,更有價值的是日本經驗。
此前提到的統(tǒng)一再貼現率計算框架,就是日本加強銀行監(jiān)管的一個例子。除此之外,日本還規(guī)定,對于大幅偏離健全化計劃的銀行,政府有權要求該銀行進行業(yè)務整改。
最后總結一下日本面對生化危機時的通關攻略:首先,銀行要在剝離不良資產的同時,進行資產價值重估。其次,企業(yè)要大力實施重組,減少冗余投入。最后,政府要果斷出手,及時注資,并強化金融監(jiān)管。正是靠著銀行、企業(yè)和政府三方的通力合作,日本才能最終擺脫生化危機的泥潭。
文章摘自2016年04月07日《鳳凰財經(ID:finance_ifeng)綜合經濟參考報,中國經濟周刊,鳳凰網》
圖片來源:找項目網
什么是僵尸企業(yè) 國有企業(yè)改革 政府補貼 A股市場
推薦文章